English

中国音像业如何做大做强

2001-03-28 来源:光明日报 邹建华 我有话说

音像业的现状

音像市场的扩大和开放,必然刺激音像节目制作、出版的快速发展,但音像产业各个链节由于其产业位置和产业态势的不同,其在市场的定位和结果也不相同。当前我国音像业发展步伐缓慢,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

(一)音像出版单位普遍规模小、经营单一,所占市场份额小,以低价格、低成本和发行网建设扩大市场份额,影响音像节目质量和产业发展的步伐。

(二)技术进步缓慢,技术创新能力低。几年来,音像业引进先进光盘复制设备,促进了我国光盘产业和相关产业较快成长,但对新技术,新产品的消化、吸收以及创新上却很缓慢,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较低。

(三)音像出版活动中融资渠道单一,发展资金匮乏,投资严重不足,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格局与音像产业要求相距甚远,造成经营管理机制僵化,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。

(四)盗版问题严重,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。盗版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治,挫伤了出版、制作单位的积极性,妨碍了节目资金的投入。

产业形态的创新是关键

在整个出版业中,音像业最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。但是,音像业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,尤其是观念转变的过程。从发展上看,现有的音像出版单位将面临“分化”,即:一是在现有基础上,以相关业务主管部门(这是一些出版单位的优势,不能丢)为依托,逐步转入节目制作环节。制作规模虽然不大,但专业化程度高,产品的影响力、销售量以及利润回报,有可能是巨大的。今后,随着多媒体及电视数字化发展,加上网络出版的形成,对节目源及制作质量的需求会更加迫切,音像出版单位以自有节目及品牌优势走向市场,不失为一种战略转移。一是以试点带动改革,对一部分有条件和基础的音像出版单位,从体制创新、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,形成资源配置优化、多媒体共同发展和具有较强市场覆盖力的音像出版集团企业。这种“分化”是一个积极的转变,而不是一种被动的等待,一种难以为继的结果。

在试点过程中,选择新型的产业发展形态,是音像产业发展的关键,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,大致包括下面几种方式:

———软硬件兼营。在音像产业链中,软件(出版)、硬件(设备)和技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,以软硬兼营作为新型的产业形态,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。日本一些公司成功经验值得借鉴。

———影视录一体。目前这项改革已经在一些省的音像出版单位启动。今后,还可以通过出版、影视单位跨地区、跨部门的联合与兼并,形成新型的产业形态。

———产供销一条龙。目前,这是比较成功的经营方式。在光盘三大基地建设中,一些有节目制作能力的音像出版单位,通过增加光盘复制经营,提高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,在经营上增强了市场开拓能力,为下一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加快音像产业发展的步伐

(一)引入社会资金,通过资金的合理流向,扩大企业规模,发展主流产品并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上走出原有旧体制的束缚,推动音像产业结构升级。

(二)加大对音像生产技术的投入,包括硬件设备的研制、软件的开发、网络出版的应用等,创造新的产品形态、促进音像产业与科技产业的结合。

(三)人力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合理利用是音像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。数字化时代的音像制作和开发,需要熟悉数字技术又懂得艺术创造的复合型人才。拥有现代技术和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,必然加快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演变。

(四)畅通的服务体系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